简介

与君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3/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暮笙比对延平四年的官员名单职位,与她记忆当中景宸末年的格局大有变化。原本太女詹事府的东宫臣都入朝占了不少好位。

暮笙到现在也不知陛下登基前暗戳戳地积聚了多少势力。不过,看这三年过得如此平稳,去年底,她还借政事堂之事在朝堂上将宰首大人一系扫了一遍,就知道必然是不会弱的。而陛下敢在三年之期刚到便向宰首发难,可见底气颇足。

她初入政事堂,陛下便令她将计划完善,乃至亲自过问,与她分析,可见她是觉得时机已到,已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了。

想想就快要与父亲大人对上了,暮笙还有一点小激动。真希望能在父亲大人墓前洒一杯清酒的日子早点到来。

政事堂无实权,它的存在是为针对六部之事给皇帝提建议,六部之事皆过政事堂,参政之职清贵非常。

蒙学士得皇帝授意,待暮笙与其他参政相同,将任务分派给她。各式公文、案卷扑面而来,暮笙便迅速忙碌起来,等她回过神,发现已有一月不见陛下了。

建章宫无一丝风声,不止未曾见陛下,连她的消息都甚少入耳。

看来,朝堂当真风平浪静。

天气好似一夜之间突然炎热,当暮笙停下大步向前的步伐,在太医署外面停下,路旁的树木青翠茂密,高高的琉璃瓦在阳光底下反射出夏日特有的刺目光晕,连墙垣似乎都透着热气,她才感叹一声,又是一年盛夏了。

那与陛下独处的半日,时隔一月想起,竟像是一场美好却不真实的梦境一般。

暮笙心情复杂,她叹息一声,举步朝着太医署走去。

诸太医见她来,皆熟稔地拱手问好,暮笙与他们寒暄几句,便朝里去,与其他三位医正交换陛下脉案,讨论陛下状况。这月是赵医正与沈医正请脉,二位医正便细细说了一遍,也无非是一切都好,陛下身体康健是我大晋之福。

暮笙低头翻着脉案,将几月来的对比来看,忽听耳边沈医正无意说了一句:“陛下脉数增多,左关脉麻涩,此为烦躁不宁之状,陛下平日膳食,多用温性食材,可令司膳司多进些瓜果。”

诸人皆应是。暮笙却将注意停留在陛下近日烦躁不宁上。朝堂分明平静,宫中也无大事,陛下为何不宁?

她觉得自己如窥伺他人起居的怪人,从他人只言片语中推断猜测那人做了什么,心情如何,是喜是悲,企图从中聊解相思。

但她的心,却没有急躁,逐渐地在这样的日子中沉寂,不慌不忙唯有想念地开始一段长时间的等待。

不过,崔云姬似乎耐不住了。

远远地看着一个喜欢的人是需要勇气与耐心的。崔云姬在公事上甚为精明,但一想到孟脩祎,她就既缺勇气也少耐心。

暮笙便有一次看到崔云姬站在露台上,目光久久的凝望含风殿的方向。

暮笙一点和她同病相怜的感觉都没有,崔云姬不安,她却是无比安宁的。因为曾得陛下青睐,因为见过陛下对裴昭深情难忘,所以能够沉下心来等待。

崔云姬与暮笙偶有相交,二人是同僚,日日相见,一言不搭也是不可能的。崔云姬很好奇暮笙与皇帝的渊源,这个年纪,先为医正再兼参政,无显赫家世,亦未经科举,她进政事堂也是皇帝亲自发话的。这样的来历,真是让人不得不心生疑惑。

陛下凭什么对她如此青眼有加?纵使薄暮笙能力有目共睹,她原先不过一医正,如何在陛下面前展现才华?想来想去,都找不到正常说法来解释。

大晋民风开放,女子间的风流韵事也偶有流传,最著名的便是承平年间,承平帝与宰相谢恒似有若无的旖旎情、事。故而,孟脩祎若有这方面的喜好,宠幸一两个女子,只要不太过明目张胆,扰乱社稷,估计多数大臣都会装作不知,就跟前朝有不少帝王喜好男风一样,君王高兴,不要贻误政事便好。

一年前,暮笙在太医署中为人诬陷,打得半死差点被关进大牢之际被路过的皇帝救下的事并不是什么秘密。

这么一看,就像谱写了一曲英雄救美的佳话,事后英雄发现救下的女子的才华如珠玉般光芒四射,掩埋在区区太医署中未免太过可惜,便将她从那里挖出来,替她找了个最适合的位置,让她尽情绽放光芒。

简直跟传奇话本中描绘的美好情、事一般让人羡慕。

崔云姬胡乱猜测着,她出身大家,见多识广,知道有些看似极为离奇的事,偏偏最可能是真相,她略有些不安,待眼见暮笙月余未去含风殿,皇帝也没再使人召见,这猜想便又渐渐打破了。

不管她是怎么猜怎么想,暮笙都是不在意的。她埋头在案卷间,拼命的观测朝中平静的表面下暗藏的风云变幻。在暴风雨来前,她希望能武装好自己,能有幸参与到其中,而非被阻隔在外。吏部掌天下官员任免、考课,可见天下官员格局,她通过每日数不尽的案卷、文书便可见官员升降,只是要从这些记录当中整理出一个完整的脉络,是件极为费神的事,故而,她也没空去管崔云姬是如何猜量她的。

这般到六月,暮笙终于又见到了孟脩祎。

六月的燕京,天况甚是闷热,皇帝似终于受不了这天气,下诏阖宫迁往甘泉离宫避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与君缘请大家收藏:(m.ccxs.cc)与君缘晨晨小说手机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