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千骑卷平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章 事出有因(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大木船在獐子岛海域停靠了两日,周熙骞一行在獐子岛上切割了一千多枚“毛壳香囊”,捕捉了十几头原麝,心满意足的离开獐子岛继续西行。

一天后,大木船抵达青泥浦。

在周熙骞记忆中,渤海海峡的宽度大约有六十海里,约合一百一十公里。大木船如果扬起风帆,借助强劲的西北风,每小时可以行驶十八公里。

顺利的话,从青泥浦出发,横渡渤海海峡抵达登州,大概需要七个小时。

为了避免在横渡渤海海峡的时候出现意外,周熙骞下令在青泥浦休息一晚,等第二天天亮以后再杨帆起航,横渡渤海海峡。

尽管青泥浦周围海域不可能有海盗出没,周熙骞还是小心谨慎的安排卫队,分作两班值夜。

值夜的时候,周熙骞闲来无事,和值夜士兵围坐在一起话起了家常。

此次回归中原,周熙骞挑选的都是没有成家的高丽降兵。他这么做就是想给这些高丽降兵多一种人生选择。

大宋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综合国力比高丽不知强出多少倍。

如果周熙骞带出来的这些高丽降兵,愿意留在中原成家立业,周熙骞自然会尊重这些高丽降兵的意愿,把他们留在自己身边。

经过询问,一百名高丽降兵竟无一例外,都愿意留在周熙骞身边。

不仅如此,就连那些濒海女真族人和船工,也都愿意跟着周熙骞留在中原闯世界。

一百名高丽降兵,外加六十名濒海女真族人和四十名船工,整整两百人,这可是一支不小的队伍,完全可以占山为王,称霸一方了。

然而,周熙骞的理想是为国效力,用他脑海里储备的知识,稍稍改变一下历史的进程,自然不会去占山为王。

不过从登州到汴梁,要横穿整个山东和半个河南,这一路上说不定会遇到打家劫舍、拦路抢劫的土匪。

有了这二百人组成的队伍作保障,应该能够平平安安的抵达汴梁。

第二天拂晓,周熙骞早早爬起来招呼大家吃饭,之后挂起风帆,驾驶大木船一路向南,横渡渤海海峡。

借助强劲的西北风,大木船从早上七点一直行驶到傍晚,终于见到了陆地。

靠岸,停船。

周熙骞亲自上岸找人问了问,确信是到了登州,这才返回大木船,叮嘱尹尚英在大木船上稍等,他去文登(今威海)县城里雇几辆驴车代步。

骑着黄骠马进入文登县城,路过县衙的时候,周熙骞看到县衙大门口张贴着一张告示,说是县城东南方向的山后村、口子村和虎台村周围活跃着一股贼寇,人数大约有七八十人。

这伙贼寇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经常夜袭大户人家,抢夺财物。为正本清源,剿灭这伙贼寇,特招募身强力壮、胆大心细的乡勇,组建一支剿匪队。

读到这里,周熙骞心道:一股七八十人组成的土匪,值得如此大动干戈?既然县府无力剿灭这股土匪,爷就辛苦一趟,帮县府灭了这股恶势力。

打定主意,周熙骞拨转马头离开县城,向东南方向疾驰。

跑出大约十几里地,周熙骞进入一座村落,找人打听山后村的所在。

有好心人告诉周熙骞,山后村倒是距离此地不太远,再往东走七八里地就到了。可那里时常有贼寇出没,万万不可前去。否则,定会被贼寇点了天灯。

周熙骞向好心人道了谢,从原路返回,用最快的速度赶往海边。

尹尚英站在船头,见周熙骞并没有雇来驴车,笑着问周熙骞发生了什么事。

周熙骞端坐在马上,瞅着尹尚英不答反问:“尹将军,想不想练练手?”

尹尚英聪明绝顶,自然听得出周熙骞话中的含义:“周兄,对方有多少人马?”

周熙骞答道:“不多,也就七八十人。”

尹尚英听后轻轻一拍巴掌:“这笔买卖在下接了,什么时候出发?”

周熙骞笑道:“不急,吃过晚饭后再出发。”

吃晚饭的时候,周熙骞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一字不落的全部告诉尹尚英。

尹尚英微微皱了皱眉:“周兄,既然这股土匪时常在山后村、口子村和虎台村周边活动,若想全歼恐怕有些难度。”

周熙骞“嗯”了一声:“没错,所以我想兵分三路,分别守住山后村、口子村和虎台村的出口,截断这股土匪的退路。”

尹尚英思忖片刻:“好,你我各带一路,剩下的一路交给百夫长。”

两人计议已定,待吃饱喝足,立刻把卫队集合起来,带上弓箭、砍刀,离开大木船赶往山后村。

山后村、口子村和虎台村呈品字排布。山后村在西,虎台村在东,口子村在北。

踏着月色抵达山后村后,周熙骞和尹尚英给百夫长留下四十名卫兵,而后各带三十名卫兵前往口子村和虎台村。

到达指定位置,三人分头行事,按照提前商量好的战术,梯次推进,慢慢向山后村、口子村和虎台村三村交汇地带靠拢。

在三个村的交汇地带,矗立着一座祠堂。祠堂内灯火通明,时不时有划拳、喝酒、赌博的声音传出。

三路人马会合后,周熙骞跳下马,举起胳膊对着尹尚英打了个手势,示意尹尚英在祠堂外等着,随后手里拎着镔铁点钢枪,快步踏上石阶,抬脚踹开祠堂大门冲了进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骑卷平岗请大家收藏:(m.ccxs.cc)千骑卷平岗晨晨小说手机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