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星明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 信息大一统理念中的世界观(上)(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再往下,则是整个堡垒的动力核心,在地核的位置,无数的减速缓冲设备和导能管网被防护材料层层包裹起来,用于约束和利用行星中心那足以称得上巨大的世界重叠湮灭区,在这里,炽白的真空零点能被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来,为整个星球的运行提供澎湃的动力。

……

在行星厚重的地层之下,一个被保护到几乎隔离的一套舱房之中,艾森德尔正在编写新的大一统理论普及材料。

在强化插件的影响之下,联邦高层人员的心理只会在不影响工作的时候才会有足够的波动,或者个人的情绪变化太强,超过了插件的安全管理约束阈值,这些人的心情才会剧烈的表现出来,而此刻的艾森德尔显然是正在后者的边缘徘徊。

环境的压抑和闭塞无法影响艾森德尔分毫,繁重的工作也不足以成为影响他的理由,震撼他的,是他面前正在编写的材料。

在信息大一统面前,一切都需要重新解释。

在以往的物理知识中,四大基本力,统一场理论,热运动,熵增熵减,各种元素和材料,都需要重新定义。

“这次……啊,如果说这些……知识能够被更多人接受,那不亚于……”

在自身的多线程构想过程中,艾森德尔无意识的调动起了那仿佛日志一般的,被自己记住的资料,并开始倒腾其中的,与这次事件多少存在关联的“太古历史”:

在历史中,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最早是从“宏观元素”开始的。在星球上,万事万物是由金(所有的金属)、水(云,雨,河,湖以及海洋等)、火(太阳,星辰,火焰,闪电等)和土(所有的月亮,土壤和岩石),这样的世界观现在看来并不符合实际,甚至更像是幻想的世界之中再回出现的东西。

但是结果是很明显的,这样简单粗暴的归类并不能自洽的解释世间万物,并且随着祖先们对世界的不断开发,很多不符合这种“泛元素说”的现象也在不断出现,因此这种说法最终被废止了。

第二种对世间万物的解释办法是小球所组成的分子、原子模型。在这个新的理论体系之中,物质仍然存在元素概念,但是这时的元素已经被拆解为以质子数量为基准来划分种类,比起之前的“泛元素说”,这样的分类更加科学,可以量化,可以制订标准,这样的观念使得当时出现了一个直到现在都会在历史中被有意提及的繁荣年代。

不过接下来,甚至直到不久之前,对于微观世界的观察被卡死在第三层理论体系之中,在之前的第二种理论体系里面,原子的模型与行星系类似,原子核在中心位置充当恒星的角色,而电子则是在外侧充当行星,这是这些微小的“行星”的运行轨道相较于宏观的喻体来说要离恒星更加遥远就是了。

然而并非如此:在大型对撞机的超高能碰撞之中,原子破碎所展现出的现象揭示原子结构远远不止质子中子电子那么简单,在它的内部还存在介子和轻子等更加微小神秘的结构,然而,问题从这里开始严重起来:对微观粒子无法进行精确观察和操作了。

观察者效应似乎在影响着一切。

强行的细微观察表明,从强子尺度开始,这些微小的结构似乎看起来就像是处于极度压缩、高度振动的细“弦”,甚至更微小的存在已经不具备明确的物理存在属性——从这个时候开始,观察将会对观测对象造成明显的影响,不确定性原理使得联邦科技只能另寻它法,对于微观世界,则止步于利用宏观手段进行干涉了。

而对于规律,联邦科学观对于宇宙规律的看法除了一段小小的狂妄之外,绝大部分时候都相当的“逆来顺受”。

“宇宙规律是自宇宙诞生之日便奠定的运行基础,我们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去撼动这些太初砖块一分一毫。”在那短暂的狂妄期中,联邦当时认为特大数量光子纠缠效应可以实现超光速的信息传递从而打破了光速壁垒的限制,因而在那一段时间中联邦人将自己视为神明,对任何自然规律都不屑一顾,换而言之,那也是一个疯狂的年代。

然而后续的发展则是狠狠的给了这些狂妄的家伙当头一棒:光子纠缠在三维中看来的确是超光速,不过它的本质则与高维性质跃迁的基本原理一样。当处于纠缠态的光子被拆分之后,这一对光子是有一种“重组”的趋势的,但是在外部手段的压制之下,它们并不能真正做到重组,不过这里要注意,即使目标无法达成,但是趋势还在。

在第五到第九的某一个维度中,相互纠缠的光子会对这个维度施加一种类似于拉力的存在,从而使得处于纠缠态的光子会在高维之中被相互拉近,巧合的是,这种相互的“拉力”会随着两光子的互相远离而增强,当这种趋势力被空间原本的回弹性平衡之后,两光子之间恰巧会处于一个固定的距离值,这个距离值在光速传讯所允许的延迟之内。

即使是直接并入现在所存在的全部模型结构,与之有关的全部解释和最终定论也都存在牵强之处——甚至如果不负责任得去推断,这些内容看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像是研究者与客观理论达成了某种彼此之间的妥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明帝国请大家收藏:(m.ccxs.cc)星明帝国晨晨小说手机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