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千骑卷平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收买民心(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如你所知,周熙骞手里能够支配的军队仅有一万人。按理说,他为了打通进入黄海的入海通道,只需攻克义州城便可以了,根本没必要顺带攻克朔州城。

毕竟,守城的主体是人,没有可用之人,所有的计谋都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试想,是用七千人守卫一座城池容易,还是把七千人分开去守卫两座城池容易?

可周熙骞明白孤城难守的道理。南宋末年,蒙古铁骑之所以被阻挡在襄阳城外长达六年之久,就是因为襄阳不是孤城,它有樊城做牵制,分散了蒙古铁骑的兵力。

后来,蒙古铁骑集中优势兵力率先攻克樊城,使得襄阳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孤城。襄阳知府吕文焕在得知樊城失守后,深知孤城难守,终于在蒙古将领阿里海牙多番劝降下举城投降。

由此看出,分兵虽然削弱了守城力量,但同时守卫两座城池可以使得两座城池互为犄角,唇齿相依。

况且,周熙骞攻克义州城和朔州城的目的不是为了侵略高丽,而是为了打通进入黄海的入海通道。

因此,周熙骞根本没有必要死守义州城和朔州城。他只需用义州城和朔州城这两颗棋子牵制高丽大军的大部分兵力,就能给完颜乌古乃创造更多的蚕食高丽有生力量的机会。

试想,高丽大军的后勤补给线一旦被完颜乌古乃掐断,围困义州城和朔州城的高丽大军会怎么办?到那时,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撤兵。

那么撤兵之后呢,接踵而来的恐怕就是谈判了。这就是周熙骞最想要的结果。

带着众将官巡视了一番朔州城的城防,周熙骞留下四千士兵守城,带着两千步卒离开朔州城赶往义州城。

自瘟疫彻底爆发已经过去整整一天时间了,为了收买民心,周熙骞必须尽快把韩美儿提前给他准备好的治疗瘟疫的药物带进城里,给城中百姓服下。

周熙骞收买民心的用意非常简单,因为他想获得义州城百姓的拥戴,让义州城百姓心甘情愿的和他一起共同抵御高丽大军。

尽管义州城是高丽的边陲军事重镇,可居住在城中的百姓大多数不是高丽人,而是鸭绿江女真人。

因此,对鸭绿江女真人来说,尽管他们不情愿加入以完颜部为首的女真各部联盟,但他们的内心却是倾向于以完颜部为首的女真各部联盟的。

再加上,城中瘟疫爆发后,城中的地方长官和军事长官全部都束手无策,任由他们这些平头百姓自生自灭,已经引起了大多数人的不瞒和仇视。

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够站出来拯救大家于水火之中,彻底消灭瘟疫,他们势必会在劫后余生后感激涕零。

入得城来,周熙骞立刻派人四处张贴告示,请所有感染了瘟疫的百姓前往中心广场。

告示贴出去之后,周熙骞带着手下士兵在中心广场支起十几口大铁锅,按照韩美儿提前配置好的药方熬药。

浓浓的药汤在大铁锅里翻滚,宽阔的中心广场人越聚越多。

此次瘟疫波及面极广,义州城中九成以上的百姓均被感染。

瞅着眼前这些被瘟疫病菌折磨的面黄肌瘦的百姓,周熙骞的心中有些愧疚,有些不忍。

不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周熙骞打通进入黄海的海运通道可不全是为了他自己。

周熙骞既然已经决定要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历史的进程,他就必须为了他心中的目标提前做些准备。

在周熙骞的记忆中,大宋的综合国力在当时的世界属于领先地位,那为什么大宋年年向辽国、西夏缴纳数量庞大的岁币?

究其原因,周熙骞认为,并非是因为大宋重文轻武,而是因为大宋缺少能够用于征战的良马。

如你所知,华夏有三大名马,分别是蒙古马、河曲马(吐谷浑马)和伊犁马(哈萨克马)。

在当时,出产蒙古马的草原被辽国控制,出产河曲马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被吐蕃控制,出产伊犁马的回鹘和西夏交好。大宋能够得到用于征战的良马的路子基本上都被堵死了。

这一状况到了南宋初年才有所缓解,因为金国灭了北宋以后,在黄河以南地区扶持起来一个傀儡政权伪齐。

伪齐是南宋“岳家军”的补给库,岳飞训练出来的踏白军、游奕军和背嵬军三支骑兵部队所用的一万五千匹战马,就是岳飞手下的大将牛皋和杨再兴从伪齐军手中缴获的。

一万五千匹战马并非都是良驹,岳飞又从一万五千匹战马中精挑细选出五千匹良驹交付背嵬军使用。

在郾城,五千背嵬军大败完颜宗弼(金兀术)的一万五千精骑兵和十万步兵,一战扬名。

试想,如果没有牛皋和杨再兴从伪齐缴获来的一万五千匹战马,哪里来的背嵬军,又怎么可能大败完颜宗弼的一万五千精骑兵和十万步兵?

因此,周熙骞认为,大宋的国防力量羸弱,不是因为重文轻武,而是因为缺少能够用于征战的良马。

在大宋、辽国、西夏三足鼎立的时候,辽国有铁林军,西夏有铁鹞子,大宋有什么?

背嵬军?不,背嵬军的出现比铁林军晚了一百多年,比铁鹞子晚了七八十年。

在成吉思汗的怯薛军出现之前,铁鹞子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也就是为什么,金国能够灭了辽国,能够灭了北宋却没有办法让西夏归入金国的版图的真正原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千骑卷平岗请大家收藏:(m.ccxs.cc)千骑卷平岗晨晨小说手机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