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穿越之捣乱还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计谋金川(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你……”永璂瞪大着眼睛,可惜被婴儿肥的脸颊衬托得一点威慑力皆无,反倒显得非常可爱。

“好了,好了,不要生气了。”永琮拍拍永璂:“七哥一会还有事,你们先回永和宫吧,皇额娘还在等你们呢。”

“哦!”两个小鬼乖巧的点头,转身走了。

看着两小鬼头的身影远去,永琮笑着回道毓庆宫,叫了王喜来到书房,满面红光的对着王喜道:“这段时间你做的不错,你为爷立下的功劳爷记下了,爷该怎么赏你呢?”

“奴才是按爷的吩咐去办的,不敢居功。”王喜谦逊而恭敬地道。

“我记得你似乎还有一个弟弟在宫外?今年到了该读书的年龄了吧?”

“是的,劳烦爷还记得。”

爷已经吩咐过多隆,你明天就把你弟弟送去社学(1)吧。”

王喜大喜:“谢谢爷!”

“好了,你起来吧,这是你应得的,不用谢爷。”永琮突然想起了什么,忽然说道:“王喜,延禧宫的腊梅现在在哪里?此人不能再留下去了,立即想办法处理干净,不然后患无穷!”

“奴才明白!”

王喜悄悄来到延禧宫,寻了几遍也不见腊梅的身影,忙找来延禧宫的执事太监高二柱询问。高二柱是在令妃失宠后,被皇太后安排在这的人,同王喜关系不错。听了王喜的询问,二柱子蓦地一惊,拉住王喜问道:“别人都不知道腊梅失踪了,你小子冒冒失失来找她干什么,莫非你……”

不待二柱说下去,王喜就打断他的话:“你真是不识好人心,我不来告诉你一声,你至今还蒙在鼓里呢!这话若传到皇上那里,还不扒了你的皮!”

“嘿,不就是一名宫女吗?”二柱分辨道。

“你小子说的轻巧,腊梅是一般的宫女吗?她是玉贵人的贴身宫女,玉贵人的什么事她不知道?玉贵人是因何被贬的,皇上又是如何下的诏书,如果腊梅逃出宫去乱嚷嚷,这后果是什么?”

二柱傻了眼,也吓出一身冷汗,结结巴巴地问:“那您以为这事该如何处置?”

王喜淡淡的说道:“丢了就丢了吧,一定是腊梅害怕皇上杀她灭口偷偷溜出宫去了。如果将来有人问起,就说腊梅畏罪自缢了。宫中死一个宫女如同死一只蚂蚁,皇上哪还详查?”顿了顿,王喜又接着道:“你还记得腊梅是什么时候失踪的吗,皇上问起的时候,你也好说个时间。”

“就在前天晚上,我看着她跟在方嫲嬷身后走了。”

王喜又安慰了二柱一下,然后就快速回了毓庆宫,把所有事情禀告永琮。永琮听了王喜的话,放下了悬着的心,原本他还担心皇阿玛秘密将腊梅关押起来审讯,若是这样,那自己交代腊梅,按照令妃,啊,现在是玉贵人的吩咐办事,这件事就会拆穿,自己难免会遭到皇阿玛的猜疑。如今既然腊梅是在见过方嫲嬷后失踪的,估计她再也不会出现了。

腊梅的事,不是永琮不想动手,而是不能动手,令妃刚遭贬,倘若自己就令腊梅失踪,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这才是永琮迟迟不敢动手的原因,既然皇玛姆出手,正好省了自己不少事情,看来那天的事情,皇玛嬷也没少参与啊,他和皇玛嬷也算是心有灵犀吧!

永琮笑了笑,专心坐在书案前,写金川攻略的奏章,皇阿玛对攻取金川的行动事在必行,不管是出于统一版图也好,还是剿灭明朝遗老遗少们也罢,怎样以较少的兵力和较短的时间迅速平定西南,各种因素都应该考虑进去,这样打起仗来才不至于吃亏,像历史上那样凭着巨大的兵力和财力差距,同金川打消耗战完全是得不偿失的举动。

因为八旗兵习于平原、草原和沙漠的大规模战斗,善于骑射而拙于山战,大小金川奇特的地形对清军的作战非常不利,其地咫尺皆山,山岭摩天手插云,羊肠一线,纡折于悬崖峭壁之中,不得纵骑驰突。

他前世曾经看过介绍,也去金川旅游过,金川的山道本多险隘可扼,苗人又设寨据险,筑垒成碉,皆砌石藏人于墙壁间,以枪矢擂石外击,旁既无路进兵,必须从其打击中通过,故一塞一碉,守以数人,颇有一夫当关,万夫皆阻之势。

破解之法,则先须立栅自护,以次进逼。然后用炮轰之,或间道从其背后绝壁攀萝而上袭取之。同时还要在北京西山建一个模拟大小金川的战场,用于训练出一支习于山地战的奇兵。不能等到了吃亏以后,再临时抱佛脚。

他已经问过为莎罗奔请脉的太医了,莎罗奔的身体至多再坚持一年半,金川之所以现在没乱,是因为有莎罗奔在位压制,若是莎罗奔一死,金川内乱就成了必然,到时塞娅和永琪的孩子应该会被送回,有了土司正经的继承人,朝廷出兵名正言顺。

虽然他今天用小燕子控制了永琪,可金川同大清的风俗不同,永琪又拿着皇子的架子习惯了,难保他到了金川后会做出什么蠢事,还得派人跟在他身边提醒和监视他。同时为了保正计划的顺利实施,若是塞娅等人不同意送回孩子,他们还得想办法把孩子偷出来等等……

永琮写完停笔,用手揉了揉额头,叹了口气,派去的人选之类的让皇阿玛去操心吧,要头疼一起头疼,别想自己做甩手掌柜!

※※※※※※※※※※※※※※※※※※※※

(1)社学:清代文献中的“学校”,清代设有各类官学,京师设有国子监、宗学、觉罗学、八旗官学等。各省设有府学、州学、县学。除这些官学外,还有私人和地方社会创办的私塾、社学、义学和学院等教育机构。所有这些官办和非官办的教育机构,构成了我们现代汉语中广义的学校。

私塾、社学、义学。清代童子启蒙教育,除富人延聘家庭教师教授子弟外,公共教育机构为私塾。私塾为私人、宗族或地方社会所办,延聘儒生(一般为秀才或老童生)担任教师。私塾讲授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等识字和启蒙教材,程度高的也选讲《四书》《五经》。社学和义学也属于启蒙教育机构,均起源于宋、元,一般为地方社会所创办。明初曾下令民间五十家设立一所社学,延聘教师以教育民间子弟,后废弛。清初复令每乡设置社学一所,择聘文行优秀者充当社师,官府免除其差徭,并酌给薪水。后来,这一制度也逐渐废弛。义学一般为地方社会或急公好义的人士集资创办,所以补社学之不足,专收孤儿和家境贫寒的生童入学。上述各学的学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称童生。

喜欢穿越之捣乱还珠请大家收藏:(m.ccxs.cc)穿越之捣乱还珠晨晨小说手机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