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唐首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 祖宗混的有点儿惨(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这个结果也不出柳轻候预料,一个大家族从盛到衰很容易,但要衰而复振可就难上加难了。

至于柳奭一族在流放岭南的情况下精进世族家谱学则更好理解,人嘛越是落魄时就越喜欢回望旧日的荣光,以此寻求心理安慰。就连阿Q有事儿没事儿还要念叨两句“我祖上曾经也是阔过的”,遑论这些在岭南惶惶不安的柳氏子孙了。

常建介绍完柳奭一族的现状后摇了摇头,“开元五年时朝廷曾下诏规定了二十六个大家族的突出地位,并禁止其成员与这些家族以外的人通婚。近十年来关于这二十六家族争议颇多。

近日,听说右补阙韦述如今正在将刘冲、刘知几等人的书补编,要撰写一本新的《开元谱》,此书意图在于区分士大夫与平民的出身,其实就是为开元五年的诏令背书定案的,柳氏若不能入选开元谱,也就丧失了与那些高门华族联姻的资格,这也就意味着千年柳氏彻底的衰落”

柳轻候在桂花树下慵懒而坐的身子正了正,“入选不入选难倒就是他韦述说了算嘛”

常建笑了笑,“哪能那么随意?这里面自然是有标准的,除了侨姓、吴姓、郡姓、虏姓之外,关于‘四姓’其实还有另一种说法你可知道?”

“愿闻其详,请常兄有以教我”

“孺子可教也”,常建顺口调笑了柳轻候一句,“名门望族实是不进则退,这盛衰更迭看的是什么,除了先祖荣光,传承有序,最重要的还是官职之高低。早在武后朝重修《氏族志》时朝廷就曾明确下制:

‘凡四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为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

这番话听的柳轻候心里是我靠不已,这还真特么长见识。以前在后世看唐传奇或者是明清小说中常有膏粱子弟的描述,一直以为所谓膏粱子弟的说法是个形容词,现在才知道人家其实是个量词,有实指,而且指的还很实。

喜欢大唐首座请大家收藏:(m.ccxs.cc)大唐首座晨晨小说手机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